戴鸿鸣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新发展阶段进一步健全我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提案收悉,非常感谢您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针对您提出的健全应急体系、加强值班值守、推进平台建设、加强知识普及等建议,我局认真思考和谋划,采取了一系列对策措施,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从预案着手建立应急体系和机制
机构改革以后,通过应急部门和各有关部门和县区一年多的努力,目前我们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市的三级(市、县区、镇街)应急预案体系。44个市级专项应急预案均由市政府审核以政府办名义发布。覆盖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四大类突发事件。其中涉及暴雨积雪、防台抗洪的主要有《连云港市城市防洪应急预案》《连云港市防御台风应急预案》《连云港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连云港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等四个预案。各应急预案均规定了本预案应对突发事件的类型、突发事件处置的组织指挥体系和相关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以及监测预警、事故报告和处置救援的流程等内容。以《连云港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为例,该预案适用范围是台风、暴雨、暴雪、寒潮、道路结冰等气象灾害,预案规定“市人民政府成立市气象灾害防御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气象灾害应急工作。总指挥长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副总指挥长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市气象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下设市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设在市气象局”。成员单位有明确的职责分工,例如市应急管理局的职责为“协助全市气象灾害防御的组织协调工作;督促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指导重大气象灾害处置应急预案制订和修订工作。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监管,指导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和经营等单位做好灾害性天气影响时的安全生产。负责灾情调查、统计、汇总和核灾工作”,市城市管理局的职责为“根据降雪和道路结冰情况,及时组织力量或采取措施做好除雪和道路除冰工作,负责户外广告牌安全管理工作,督促相关单位做好霓虹灯、广告牌等广告设施加固等”。
在推动市、县区、镇街三级政府应急预案编制的同时,全市应急部门通过行政执法、普法宣教等手段大力推动各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政府和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及衔接为建立全市应急管理体系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二、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我们主要从排查风险、整合应急资源、加强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做了工作。
(一)排查评估风险
目前我市高风险地区主要是化工园区、港区、危险化学品运输道路以及核电站;较高风险地区主要是11处森林防火场以及新沂河、新沭河两条重要的“洪水走廊”;中风险主要是非煤矿山、油气输送管道、重大施工项目、加油站、烟花爆竹、大型人员密集场所等。其中:
我市主要自然灾害为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和海洋灾害。在自然灾害方面,极端天气事件呈增多增强趋势;郯庐地震带纵贯连云港市西部地区,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我市处于新沂河、新沭河泄洪通道,是著名的“洪水走廊”,近年来过境洪水量接连刷新纪录,防汛风险较大;全市有36.5万亩山林,林区森林资源丰富,且主要林区位于主城区内,是全省森林防火重点市,森林防火责任重大,风险突出。
我市安全生产风险包括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建设施工、交通运输、冶金等工贸企业、人密场所、城镇燃气、加油站、港口、油气输送管道、核电站等12个等重点行业领域。总体来看,安全事故防控基础仍不牢固,部分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隐患突出,生产安全事故呈现区域集中性,道路运输事故占比高,建筑施工事故出现反弹,工矿商贸事故多发生在乡镇小微企业、出租厂房等隐蔽性较高的场所;危险化学品储存和运输风险加大,每日过境外地危化品车辆超过4000辆,港口危险货物储量近90万立方米,全市危化品罐区储量约230万立方,安全风险凸显。
(二)整合应急资源
1.应急救援队伍
统计和调度我市应急救援队伍,主要包括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应急救援队伍三大类。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主要指消防队伍,目前我市现有10个大队、10个站,消防支队有指战员编制436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包括安全生产救援专业队伍、地方专职消防队伍、地质地震灾害专业救援队伍、抗洪抢险专业救援队伍和森林灭火专业救援队伍,共41支,1461人。社会应急救援队伍主要包括红十字会救援队和同援危化品道路运输救援队两支队伍。
2.应急救援装备和救援救灾物资
应急救援装备目前有供电储备库、环境污染储备库、港口储备库、新奥燃气公司储备库、地震储备库、建工工程储备库、管道救援储备、海(水)上抢险救援储备、通信保障储备、路桥应急抢修队伍(交通运输局)储备、红十字会储备库等,主要分布在海州区,以政府储备为主。
救援救灾物资目前有市发改委的救灾物资储备,市水利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环保局、海事局、工信局等部门储备的各类抢险救援物资,及市卫健委的医疗物资储备,其中部分物资储备采用了委托企业储备的方式。
在县区和企业还有一定数量的装备和物资。
(三)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2019年以来对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系统进行了3期升级改造,实现统一云计算,实现业务“一表制”,并通过“一表制”实现了各个业务系统之间的互连互通、数据共享。整合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地质灾害、地震监测等信息数据。2020年年底完成所有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危险源监控数据接入,实现实时监测、动态评估、及时预警、事故应急支持等功能。2021年2月启动全市应急管理信息化项目,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实施计划约12个月,目前完成招投标,正在实施中。
三、我局针对冰雪天气已采取的应对措施
2020年底的寒潮和雨雪,我局主动采取了四项应对措施。
一是迅速安排部署。设在我局的市减灾委办公室及时转发《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应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县区、功能板块、各部门要细化工作职责,提前做好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检查,严格落实防灾救灾措施,防止各类事故发生。
二是强化监测预报。与气象等部门联合发布《雨雪冰冻天气预警》,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沟通协作、信息共享和会商研判,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依托科技手段,及时提供科学合理决策建议。12月26日下午在连云港手机台、苍梧晚报等主流媒体和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预警信息。28日、29日在连云港市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与气象部门同时向全市发布雨雪冰冻预警。全市危险化学品、工矿商贸等条线迅速通过工作群等形式将预警信息传达到生产企业,严格落实冬季安全生产“防冻、防高压、防火、防中毒、防滑”等措施,加强企业领导值班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准备,全面做好应对工作。
三是保持临战状态,强化值班管理。严格落实值班制度和事故信息快报制度,建立完善安全生产信息共享、联合会商和事故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协调武警支队、消防支队、空军95旅、186应急大队,落实人员备勤,做好突发事件处置准备。
四是开展应急处置。12月30日根据道路结冰状况,我局请示市政府同意调度连云港武警支队120人、消防救援支队100人,在朝阳路、海连路进行道路除冰救援处置。应急局机关20人积极行动,和武警支队官兵在朝阳路与巨龙路部分区域道路除冰。
四、下一步计划
(一)加强舆论宣传
通过《连云港新闻》《港城365》《在你身边》《连云港早新闻》、连云港手机台等全媒体新闻栏目宣传报道应急管理相关政策、举措,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通过日报做好动态报道,围绕全市关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部署,及时报道各单位,各部门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面的举措和成效,报道基层工作的典型经验、典型做法,及时反映各界在应急管理方面的新思路、新方法,提升我市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提高社会对健全我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关注度。
(二)提升数据共享
运用12345公共服务中心平台,进一步完善诉求数据分析研判机制,不断增强对公共安全风险隐患的前瞻性和预测性,让热线数据在城市应急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通过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进行共享、交换。加强部门间的资源共享,推动应急管理基础数据库建设,实现应急力量、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和应急救援信息和数据传输,实现日常管理和应急指挥调度信息化和现代化。
(三)形成应急合力
建立统筹调度体系,加强应急合力。2019年机构改革以后,省内只有少数几个地级市把原市政府应急办的体系转移到市应急局,我们向这些城市进行了学习,目前正在向市政府递交申请,力争在近期将市应急委和应急办运行起来,由市应急委负责研究制定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统一领导、指挥协调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类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以及研究决定应急管理工作其他重大事项。市应急办承担市应急委的具体工作,负责规划、组织、协调、指导、检查本市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及应急管理的预案、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一旦市应急委和应急办正常运行,我们在完善应急体系方面将会迈上一个新台阶。届时还希望您持续地给予关注和建议。
以上答复,不到之处,请您批评指正!
连云港市应急管理局
2021年7月20日
联系人:房离离
联系电话:13775449936

苏公网安备 32070502010613号
举报(值班)电话 0518-85515976 苏ICP备2023017687号
[单位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朝阳东路39号 网站标识码:320700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