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障和改善民生
1.协调相关部门协同、市县镇三级联动,在全市餐饮场所全面安装使用燃气泄漏报警和自动切断保护装置,切实防范由燃气泄漏引起的爆炸事故。
2.组织开展安全帽专项整治行动,全域排查安全帽生产企业、流通领域、建筑土地,杜绝“脆皮安全帽”,落实施工行业“头顶安全”。
3.投入250余万元实施安全生产考试中心智能化改造,实现全部危化作业16个工种全覆盖,满足广大群众考证需求。
4.在徐圩新区、自贸区增设安全培训机构,方便企业职工就近培训。
5.联合人社、教育、财政部门出台《关于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落实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补贴政策。
6.关闭取缔黑气点,淘汰清退不合规瓶装液化气供应站,推进落实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消防基础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7.在全市持续开展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组织市县镇三级全面排查危化品使用单位底数,削减硝化高危工艺企业数量,推动化工、冶金煤气等高风险企业提高工艺技术能力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8.关注农房安全,排查全市所有行政村组织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梳理农房安全隐患。
9.优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及时受理、处置12350群众热线举报安全隐患。
二、提供优质高效政务服务
10.推进安全生产服务机构备案,为全市中小微企业提供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对安全生产“想管不会管”的问题。
三、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
11.针对强化安全执法的刚性要求和疫情防控形势下保就业的客观需要,推出执法预告制度,执法提前告知企业,促进企业主动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职责,变被动接受检查处罚转变为主动整改消除隐患。
12.施行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报告制度。发放“企业告知书”和“风险报告指南”到全市每一家企业,组织专家解答企业咨询,督促企业分类分级管理,推进全市工业企业全面落实双重预防机制。
13.推出市县帮扶机制,定点帮扶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的镇街,助力镇街一线安全生产管控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