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减灾办〔2023〕4号
各县区、功能区减灾委,市减灾委各成员单位:
市减灾办组织市应急管理局、住建局、水利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气象局等部门,对2023年三季度我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分析研判,形成了《2023年三季度连云港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现将报告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做好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工作。
附件:2023年三季度连云港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连云港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2023年6月28日
附件
2023年三季度连云港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一、气象灾害
预计今年连云港7~8月气候状况总体为一般到偏差。预计7月降水量为240~285毫米,较常年(252.5毫米)正常略偏多;平均气温26.5~27.5℃,接近常年(27.1℃)。预计8月降水量195~220毫米,较常年(198.5毫米)偏多1~2成;月平均气温27.0~28.0℃,较常年(26.6℃)偏高1~2℃。预计7~8月有1~2个热带气旋或其外围环流影响我市及临近海域,可能有1个影响较重。
灾害影响及防范建议:1.预计7~8月我市高温日数接近常年,盛夏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需关注高温对城市安全运营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做好防暑降温和电力调度等准备工作。2.预计第三季度有1个台风可能对我市造成较重影响,要防御强台风带来的暴雨、大风天气和风暴潮灾害,需做好港口、码头以及城市防台等安全防护工作。3.重点关注局地强雷暴、冰雹、龙卷、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等极端灾害性天气及其可能造成的次生灾害造成的影响,做好预警信息发布,强化应急准备。
二、水旱灾害
今年以来全市平均降水量256.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7.1%,其中本月全市平均降水量43.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60.0%。目前,全市河库水情正常,11座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3.22亿立方米,可用水量1.60亿立方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2%;其中石梁河水库蓄水量1.64亿立方米,可用水量0.28亿立方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1%。
灾害影响及防范建议:预计我市7~8月降水较常年偏多1~2成,降水分布不均匀,可能出现集中强降水时段,存在发生局部内涝事件的可能。汛期沂沭泗流域降水偏多,上游客水对我市影响较大,可能发生流域性洪涝灾害,需警惕新沂河、新沭河大流量行洪,并做好中小河流防汛及农田渍涝的防范工作。
三、地质灾害
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认定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108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以及地面塌陷,其中崩塌、滑坡主要分布在市区云台山周边以及赣榆、东海、灌云等县区露采宕口附近,地面塌陷主要在锦屏磷矿,潜在威胁总人数800人,潜在经济损失约1.5亿元。
灾害影响及防范建议:预测今年三季度地质灾害总体趋势与常年基本持平,易发、多发高风险区段为市区锦屏山、凤凰山、前云台山、后云台山、北固山及连岛一带和灌云县大伊山周边,其中前、后云台山的滑坡、崩塌隐患依然是全市汛期地质灾害关注重点,特别是连续降雨3天以上或日降雨量超过30mm,过程降雨量大于100mm的时段以及雨后120小时内,需密切关注。
四、地震灾害
测震资料分析:2023年以来,全球发生7.0级以上地震13次,最大地震分别是2月6日在土耳其发生的两次7.8级地震;全国共发生5.0级以上地震5次,最大地震分别是1月30日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发生的6.1级地震和4月3日在南海海域发生的6.1级地震;江苏地区最大地震发生在5月4日江苏宝应的3.3级地震;连云港及邻近地区最大地震发生在2月12日盐城滨海的1.9级地震。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分析:连云港台体应变、地磁资料、东海台水温水位、灌云台水温水位未见短临异常。
灾害影响及防范建议:江苏及其邻区发生5.0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小,信度0.4。连云港辖区下半年地震活动性水平较上半年持平。连云港及邻近地区发生5.0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很小,信度0.2。
五、海洋灾害
预测第三季度影响我市海域的温带气旋总数为1-2个、沿海将出现1-2次温带风暴潮过程,其中灾害风暴潮过程1-2次;结合往年情况分析,影响我市海域的热带气旋总数为2-3个、沿海将出现1-2次热带风暴潮过程,其中灾害风暴潮过程1-2次;其中出现大浪的天数为9-15天,其中巨浪2-3天;赤潮可能发生0-1次。
灾害影响及防范建议:1.极端强对流和台风天气多发,需防范恶劣天气对海上渔船带来的安全风险。8月1日,我市一千余艘4种作业类型捕捞渔船(桁杆拖虾、笼壶类、刺网和灯光围(敷)网),将开展虾蟹类、上层鱼类等资源专项捕捞,海上生产进入旺季,渔船作业范围广,召回难度大。突发极端天气预警时间短,渔船来不及进港,灾害隐患风险较高。建议加大对船东、船长的安全教育,增强渔民的自然灾害防范意识。及时掌握强对流天气、台风、强降水和上游泄洪等气象水文信息。2.夏季汛期降水量大,河流水位上涨,赣榆区青口、海头、柘汪、韩口渔港,灌云县燕尾港渔港建立在入海河口;上游因水位上涨,提闸泄洪,对渔港内停泊渔船造成冲击,易发生渔船碰撞、走锚和侧翻险情。各地应严格落实24小时应急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对极端气象信息第一时间传达,做到应知尽知,应告尽告,引导渔船及时进港避险。强化渔港管控,做好渔港渔船防火、防盗、防台风、防汛等“四防”安全管理工作。3.热带气旋影响和强对流天气开始增多,需加强对各类港口设施、海上作业平台、作业船舶及海边活动等的管理,做好海洋灾害统计调查。
六、低洼易涝点治理
结合近年内涝灾害严重程度和危险等级,梳理划分89个易涝点位。其中,红色危险易涝点19个,主要为下穿立交涵洞;黄色中度易涝点18个,主要为2021年出现的淹涝点;蓝色轻度易涝点52个,主要为近年出现过的淹涝点。
防范建议:1.主城区排水防涝建成区分为11个片区,由市、区两级包片领导分别进行督导和牵头负责,实行住建条线排水防涝工作“片长制”。2.根据易涝点的内涝成因,制定“一点一策”应急处置措施,明确各个点位分级负责人,市区89个易涝点位全部责任到人。3.抓好易淹易涝片区动态排查整治。结合近年内涝情况和汛前自查情况,对防涝设施及易淹易涝点进行再排查、再整治。4.强化易涝片区排水设施清疏养护。抢抓汛前时机,开展城区排水管网、雨水口、检查井等清疏养护,对低洼易涝区域重点加密清疏频次,确保设施过水能力。5.整合市政、交通、公安、保险等监控系统,通过城市防汛APP,实时掌握易淹易涝片区积水情况,其中对19个红色风险点位和18个黄色风险点位,实行远程实时监测预警、智慧化管控,如遇突发情况,第一时间组织排水防涝抢险作业。6.在易积水路段和下穿涵洞入口处等重点易淹易涝点设立醒目的水位标识和警示标志,窨井打开排水时,设置显著的安全警示标识,并安排专人专职管理,防止汛期突发雨涝衍生灾害。

苏公网安备 32070502010613号
举报(值班)电话 0518-85515976 苏ICP备2023017687号
[单位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朝阳东路39号 网站标识码:320700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