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减灾办〔2023〕1号
各县区(功能板块)减灾委员会:
近日,市减灾委办公室组织市应急管理局、住建局、水利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气象局等部门,对2023年一季度我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分析研判,形成了《2023年一季度连云港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见附件)。现将报告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各部门认真做好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工作。
附件:2023年一季度连云港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连云港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2023年2月2日
附件
2023年一季度连云港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一、气象灾害
根据风险普查资料,第一季度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有低温、大风、冰雹、干旱、雷电、雪和雾,其中2月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为低温和干旱,3月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有低温、干旱、雷电、大风和冰雹。第一季度降水整体偏少,其中2月偏少0~2成,存在阶段性干旱,森林火险等级较高,需加强防范。目前气温回升明显,预报2月有4次降温过程,极端低温-4℃左右,需防范低温冻害对农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冷空气影响过程中海陆风力较大,沿海海洋渔业、港口作业须防范大风带来的不利影响。3月气温回升,水汽条件明显好转,有出现雷电、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和雾的可能,需加强应对强对流天气和低能见度天气的应急准备工作。
二、水旱灾害
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全市平均降水量17.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51%;据全市11座大中型水库蓄水情况统计,2023年2月1日蓄水总量为4.237亿立方米,与常年同期基本持平;我市主要河道水位接近常年同期。自去年9月份以来,对我市省供江淮水比常年同期偏少52%。根据我市历史记录研判,第一季度出现洪涝灾害的概率极小,后期局部可能会出现旱情。局部强降雨也可能导致部分地区局地积水。
三、农业灾害
种植业方面:一季度主要面临的风险是倒春寒和干旱。天气回暖过程中,寒潮入侵,容易对小麦生长造成影响,形成冻害。春季农业干旱风险较高,长期无有效降雨,容易造成小麦发育迟缓,影响产量形成。渔业方面:冬季寒潮大风天气频发,海上正值渔船作业旺季,寒潮带来的大风、大浪等诸多极端恶劣天气,对渔港和出海渔船的安全造成威胁,海上渔业生产风险严峻复杂。
四、地震灾害
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30日,全球发生M7级以上地震3次;全国及周边地区发生M5级以上地震3次;江苏及邻近地区发生ML2级以上地震9次;连云港及邻近地区没有发生地震。通过对连云港地震台体应变、地磁、灌云地震台水温、水位、东海县地震台水温、水位以及市地震数据处理中心电磁波等地球物理观测设备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未见短临异常。分析认为2023年第一季度连云港市境内发生M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小,发震信度0.3。
五、地质灾害
目前我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09处,结合近年同期地质灾害发生情况(2021、2022年一季度均未发生地质灾害灾险情),预测今年一季度地质灾害总体趋势与常年基本持平。易发、多发高风险区段主要位于市区锦屏山、凤凰山、前云台山、后云台山、北固山及连岛一带和灌云县大伊山周边,其中前、后云台山的滑坡、崩塌隐患是全市地质灾害关注重点,特别是连续降雨3天以上或日降雨量超过30mm,过程降雨量大于100mm的时段以及雨后120小时内,需密切关注。
六、海洋灾害
结合省海洋预报观测部门分析研判,预计今年一季度影响我市海域的温带气旋总数为0-1个、沿海将出现0-1次温带风暴潮过程,其中灾害风暴潮过程0-1次;结合往年情况分析,一季度冷空气对我市海域影响尤为明显,出现大浪的天数为8-14天,其中巨浪3-4天;赤潮可能发生0-1次。
七、森林火灾
春节过后,气温逐渐变暖,枯枝落叶增多,林下可燃物堆积,全市防火形势依然严峻。目前花果山景区、锦屏山、开发区、连云区等各山林地区仍存在较大数量平而未迁的坟地,群众绕路进入林区烧纸祭祖现象屡禁不止,火源管控难度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