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减灾办〔2022〕3号
各县区、功能区减灾委,市减灾委各成员单位:
近日,市减灾委办公室组织市应急管理局、住建局、水利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气象局等部门,对2022年上半年我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分析研判,形成了《2022年上半年连云港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现将报告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做好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工作。
附件:2022年上半年连云港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连云港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2022年2月25日
附件
2022年上半年连云港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为做好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工作,2月23日,市减灾委办公室组织市应急管理局、住建局、水利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气象局等部门,对2022年上半年我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分析研判,现将分析结果汇总如下:
一、气象灾害
截止2月22日,2022年降水总量较常年(1991-2020年)平均明显偏少,仅为常年平均的一半, 1月6日以来降水总量仅3.3毫米。气温较常年平均高0.5-1.0℃,目前气象干旱属于轻旱-中旱等级,未来10天仍没有明显降水,气象干旱等级将进一步升高。
预计春季全市气温偏高,降水偏少0~2成,出现春旱的可能较大;夏季全市降水量总体较常年略多(6月降水以偏少为主),平均气温较常年略偏高,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可能出现集中强降水时段,盛夏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近年北上台风有增多趋势,强度偏强,盛夏可能有北上台风影响我市。
二、水旱灾害
我市已经连续3个月降雨严重偏少,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2月21日全市平均降雨量仅16.9毫米,同比往年下降66.5%,其中1月23日至2月14日全市基本无降雨,土壤墒情严重,西北部出现轻度旱情。
目前我市处于非汛期,通过科学调度水利工程有效拦蓄,河库水位正常,蓄水情况总体良好。截止2月21日8时,全市11座大中型水库蓄水量4.88亿立方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4.4%。我市上游水源洪泽湖水位13.36米,超过旱限水位1.56米,蓄水条件较好,基本能够保障我市正常供水。
三、农业灾害
全市夏熟作物有370万亩小麦、35万亩在田蔬菜。结合气象部门天气预测形势及常年发生的灾害类型种类,上半年对农业生产造成威胁的灾害主要有倒春寒、连阴雨、干旱、干热风、烂麦场以及气候型病害赤霉病等。建议做好清沟理墒,疏通田内外沟系,保证排灌畅通,增强抗灾能力;遇到“倒春寒”天气,及时追施恢复肥补救;坚持抓住“冷尾暖头”,及时开展化除化控,减轻草害,控制旺长;坚持“虫口夺粮”,突出抓好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麦蜘蛛特别是小麦赤霉病防治,及早制定小麦赤霉病、草地贪夜蛾防控预案,早预警、早发动、早防控;做好设施蔬菜温度、肥水管理,遭遇不利天气,及时落实防风、防冻、保暖、补光、降渍、补肥等防灾减灾措施,保障粮食和蔬菜生产安全。
四、地质灾害
目前我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10处,结合近年同期地质灾害发生情况(2020、2021年3-6月均未发生地质灾害灾险情),预测今年3-6月份地质灾害总体趋势与常年基本持平。易发、多发高风险区段主要位于市区锦屏山、凤凰山、前云台山、后云台山、北固山及连岛一带和灌云县大伊山周边,其中前、后云台山的滑坡、崩塌隐患是全市地质灾害关注重点,特别是连续降雨3天以上或日降雨量超过30mm,过程降雨量大于100mm的时段以及雨后120小时内,需密切关注。
五、地震灾害
2021年连云港市及周边地区(北纬33°-35.5°,东经118°-121°)共发生ML1.0级以上地震72次,其中ML2.0级以上地震17次,ML3.0级以上地震6次,最大为黄海海域(东经120.42°,北纬34.92°)发生的ML3.5级地震,距离我市约100km。我市境内2021年未发生ML1.0级以上地震。
目前,连云港地震台的体应变、地磁监测数据、灌云地震台、东海地震台的水温水位监测数据及市地震数据处理中心电磁波监测数据未见短临异常。综合分析认为,2022年连云港市境内发生M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小。
六、海洋灾害
预计3-6月份,影响我市海域的热带气旋总数为1-2个、将出现0-1次热带风暴潮过程;沿海将出现2-3次温带风暴潮过程,其中灾害风暴潮过程0-1次;结合往年情况分析,海龙卷可能在我市南部局部海域发生,其中出现大浪的天数为8-12天,其中巨浪1-2天; 赤潮可能发生1-2次,绿潮灾害可能在局部海域发生。
3-6月受温带气旋、冷空气以及两种天气系统配合的过程影响开始增多,应加强对各类港口设施、海上作业平台、作业船舶及海边活动等的管理,做好海洋灾害调查。
七、森林火灾
近期降水量偏少,平均气温偏高,林区旅游、祭祀人员增多,野外火源管控难度大,综合认为近期我市森林火险等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