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应急〔2020〕127号
各县区、功能板块应急局 :
从6月初开始,我市组织10个县区、功能板块,根据《关于开展冶金等工贸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交叉检查评估的通知》(连应急〔2020〕82号)要求,对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了异地循环交叉检查评估。各县区局带领专家,依据《冶金等工贸专项整治情况评估表》,对照企业12个方面、县区乡镇10个方面的检查细则,共计检查27个乡镇、57家企业,各组形成检查评估报告、受检县区基本情况等材料。现将检查评估情况通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宣传动员,制定方案,全市冶金工贸行业专项整治工作推进有力
去年12月17日,市一并印发各行业专项整治方案;12月18日,市局组织召开会议,率先启动非煤矿山和冶金工贸行业专项整治工作。各县区、各乡街(园区)立即行动,层层贯彻落实,召开会议,学习动员,制定方案,成立领导小组,迅速启动专项整治工作。东海县、灌南县等去年12月24日,召开全县非煤矿山和冶金等工贸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以下简称工贸行业专项整治)工作动员会议,解读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对专项整治工作作出安排。1月17日,连云区利用区公共安全监管(应急指挥)加云视讯传输的方式,在全区开设1个主会场、5个分会场,聘请专家,对全区街道监管人员、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600余人开展专项整治专题培训。徐圩新区管委会分管领导牵头组织开展工矿商贸专委会会议5次,研究问题,加大推进力度。灌云县于2月、3月、5月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推进工贸行业专项整治工作。
(二)加强指导,跟进把关,提升企业专项整治方案针对性
各县区局、乡街(园区)根据市局印发的《关于规范非煤矿山及冶金等工贸企业专项整治方案制定的通知》《连云港市非煤矿山及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方案参考样式》等文件精神,采取多种形式,对企业专项整治方案进行把关。市开发区对每一家企业的方案进行审核,确保整治方案“一企一案”,量身定制,还利用国务院、省市区四级督导,对督导出企业存在问题,逐一梳理,要求企业修改专项整治方案,并落实整改。市高新区抓住企业复产复工机会,将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情况纳入检查项,凡是未按实际情况制定专项整治方案的企业一律不准复工,重点对14家规上企业专项整治方案进行检查,还抽查了街道安监所对企业方案把关情况,对专项整治方案制定不完善、操作性不强的3家企业推到重来。赣榆区分四个工作小组,下各乡镇指导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3次会议,审定区镇两级整治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和要求,力求方案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月14日,下发《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方案规范》,督促乡镇园区安监所指导企业再次修改完善整治方案。
(三)自查自纠,强化执法,督促企业建立“一图两卡四清单”
在分级分类对企业专项整治方案审核把关基础上,全市冶金等工贸企业对照检查表,广泛开展自查自纠,辨识评估风险,排查问题隐患,推行重大风险申报,并推进“一图两卡四清单”的建立。各县区根据自身特点,积极组织乡街、园区认真开展调查摸底,强化多种形式的专项检查,对专项整治推进不力、问题隐患较多的企业,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强行入轨。海州区印发《工矿商贸企业重大安全生产风险检查表》,要求各镇街、园区作为检查企业的必查项,到企业对照检查。市开发区聘请省级专家和第三方服务机构,成立3个专项检查组,对重点领域进行深度排查,突出粉尘涉爆、涉氨制冷、有限空间、使用危险化学品等70家重点企业进行专家体检。灌南县组织市级专家36人次,服务检查钢铁等重点企业57家,发现一般隐患问题347条、排查重大隐患12条,对其中10条重大隐患挂牌督办。灌云县组织专家对全县有色和机械企业熔炼、铸造9家企业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共排查隐患86条,其中重大隐患6条,下达现场检查记录9份,现场处理措施决定书4份,限期整改指令书6份;对开展专项治理不认真、不彻底的企业,依法从严处理,对检查发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风险较高的企业,责令停产整顿或限期整改,挂牌督办,督促企业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市高新区聘请专家对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企业进一步进行确认,指导企业对作业场所进行逐一辨识,建立台账,更新有限空间数量。东海县启动专项整治行动第一轮专项督导,分4个督导组对全县49家乡镇(园区)和相关部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进行督导检查。至目前,全市冶金等工贸行业条线围绕专项整治重点内容,开展专项执法检查3077家次,查处一般隐患7259条,整改6607条,查出重大隐患93条,责令停产17家,行政处罚86.8175万元。
(四)建立制度,定期评估,切实提升工贸行业专项整治质量
各县区认真落实市局印发的《关于建立“两评估一通报”制度深入推进非煤矿山及冶金等工贸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通知》精神,定期对乡街(园区)和企业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评估。东海县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东海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督查表》,成立企业复工复产和专项整治检查指导组,重点检查乡街(园区)和企业是否真正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市开发区3月31日,召开街道专项整治推进会,学习贯彻“两评估一通报”等文件精神,并对街道进行明察暗访,结合巡查督导发现的问题,4月13日,约谈3个街道分管领导及安监所长,对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不力提出严厉批评。市高新区区街两级分别制定检查计划,对照“两评估一通报”要求,已对17家重点企业专项整治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评打分。
(五)坚持创新,各具特色,多项重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各县区能结合实际,紧紧围绕专项整治这一主线,探索创新,快速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抓好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灌云县一直坚持抓好企业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开展专项检查次数比较多。海州区3月31日印发《关于持续加强我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通知》,4月9日会同项目推进办赴园区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工地,当面送达《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告知书》,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源头管理。市开发区建立新建项目的“一表清”清单,持续跟进;对以前未规范落实安全设施“三同时”的企业全面梳理,要求2015年5月1日以前的规模以上和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做安全现状评价;2015年5月1日以后新改扩建项目,办理安全设施“三同时”手续,减少存量。该区4月23日召开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推进会,100余人参会,到目前为止补做安全设施“三同时”手续50家。推进标准化和双重预防机制长效机制建设。市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通知》后,各县区对照目标任务,加大跟踪推进力度,努力完成全年任务。海州区、开发区、徐圩新区、连云区标准化创建企业数量较多,质量较高。海州区89家规上工矿企业,已全部完成首次创建,有效期内46家,复审43家,其中二级两家;小微企业已完成创建149家,计划新创建50家,全区小微企业达标超50%。灌南、灌云、连云区等县区相继出台文件,召开会议,明确考评机构,积极抓好小微企业安全达标。灌南县拿出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一千万,重点贴补企业标准化建设;赣榆区三级标准化企业创建有新起色,并拿出专项资金二千万,用于标准化建设等政府购买服务。市开发区印发《双重预防机制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用50万元专项资金引导企业规范做好双重预防机制工作,目前已有100家企业完成双重预防机制建设,67家企业日常运行智能化巡检系统。继续推进中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全市现有62家安全生产服务机构、315名专职技术人员、208名兼职技术人员参与中小微企业安全服务。服务机构重点在安全托管、基础管理辅导、安全培训教育咨询、安全检查、双重预防机制咨询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咨询创建、专项定制等7个方面提供服务,为全市专项整治装上“助力器”。工作开展得较好的县区有灌南县、海州区、开发区等。启动工贸企业使用危化品专项提升行动。市局制定《连云港市冶金等工贸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提升方案》(连应急〔2020〕42号),各县区根据文件要求,结合“厂中厂”排查治理,立即开展摸底调查行动,目前各县区调查表已上报,各项分类治理工作正在推进中。徐圩新区摸排工矿行业使用危化品企业16家,建立使用危化品企业清单,对大国工匠、港加新型建材使用危化品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进行立案调查。
二、存在问题
(一)企业层面问题
1.有些企业专项整治方案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交叉检查中发现江苏天明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科伦多食品配料有限公司等企业专项整治方案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发现连云港桂友包装有限公司、连云港长鑫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云善机械公司、陈亮机械公司等企业未制定专项整治方案。
2.部分企业自查自纠不细不实。虽然各级各部门开展了多轮次检查督查,但很多企业仍然经不起检查,风险辨识不全面、评估不深不透,管控措施不切实,问题隐患数量较多。交叉检查中发现有些企业没有专项整治检查表,自查自纠不细不实,存在问题隐患较多,这次交叉检查57家企业,累计查出问题隐患 547个,最多的一家企业问题隐患达23个。
3.有些企业风险辨识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仍不到位、不规范。还有相当数量的企业未建立“一图两卡四清单”,专项整治成果不明显。
4.有些已完成标准化和双重预防机制创建的企业实际运行质量不高。这些企业规章制度、操作规程、风险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自查自纠、定期评估等持续改进机制运行不好。
(二)政府、部门层面
1.底数不清问题仍然存在。专项整治中各县区上报的工贸企业数量偏少,全市仅2888家,还有相当数量的小微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生产制造类)没有报上来。冶金铸造、粉尘涉爆、涉氨制冷、使用危化品、有限空间等工贸企业统计经常变动,数字不准确。灌云县五图河农场和灌西盐场辖区内存在一批散乱的个体工商户,需要进一步摸底排查,以免存在监管盲区。有的县区专项整治周报表、月报表不及时,数据不准确,甚至前后矛盾。
2. “两评估一通报”制度落实不到位。有的县区没有组织和督促乡镇安监所,对属地企业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进行评估打分,也没有对乡镇专项整治开展情况进行评估,致使这一考核评估制度没有得到很好运用和落实。
3.乡街一级监管仍是薄弱环节。有的县区没有很好把乡街安监所组织动员起来,乡街安监所给企业传递压力不够,对企业专项整治检查考核不到位。堆沟港镇辖区企业共7家,仅对1家企业方案进行把关报备,仅2家企业建立“一图两卡四清单”。云台街道未见到专项整治有关会议记录。山左口乡、李埝乡等安监所督促企业落实建立“一图两卡四清单”不到位。朝阳街道对专项整治工作推进力度不够,督促企业创建标准化和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
4.有的县区标准化、双重预防机制创建工作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东海、高新区、赣榆等县区三级标准化完成率不高,小微企业安全达标需要再动员、再加力。
5.监管执法偏弱。监管和执法结合不紧,执法与专项整治结合不紧,行政执法处罚力度不足,与专项整治的要求存在差距。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开展“回头看”,迅速补齐短板
各县区要针对本次交叉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立即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回头看”,及时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乡街安监所的组织指导,发挥他们对企业检查督促、考核评估作用,既保证专项整治的覆盖面,又保证工作质量;对专项整治开展不力的企业,要运用监管执法等多种手段,形成压力,迅速促使其“补课”,迎头赶上;要抓好“两评估一通报”制度的落实,加大对企业考核评估力度,保证企业按时间节点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近期,要督促所有企业修改完善切合实际的专项整治方案和检查表,在风险辨识评估、隐患排查治理基础上,建立“一图两卡四清单”,在企业予以公示,并报辖区监管部门,完善专项整治资料。
(二)抓好工贸企业使用危化品专项治理工作。目前,各县区摸底排查已结束,下一步要做好核查工作,严格按文件规定的标准把重点企业和一般企业甑别出来。再按不同整治要求,先重点后一般分类整治到位,推动企业认真贯彻落实使用危化品安全专项整治提升各项措施要求 。
(三)加强双重预防机制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运行。各县区要推动企业结合专项整治内容和要求,自主开展以双重预防机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和运行评估(内审)工作,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做到真创建、真运行;梳理规上企业、高危行业企业、重点领域主要企业,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年底前完成创建任务;突出创建、评审、运行等重点环节,严格评审管理,提高评审质量;组织开展三级、小微评审质量抽查和企业运行质量审计,促进标准化创建提质增效、提档升级。
(四)推进中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要组织开展安全服务机构服务质量评估,进一步摸清全市现有安全技术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技术人员构成等;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等业务培训会,提高安全服务机构对专项整治等工作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现场检查服务能力;鼓励、支持县区培育引进安全服务机构,鼓励、支持县区、乡街(园区)和企业购买社会化服务,助力 “一年小灶”“三年大灶”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着力构建公平、公正、优胜劣汰、健康有序的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市场。
(五)全面排查确认冶金等工贸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底数。在以往摸排上报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经验做法,结合上半年全市开展的易燃易爆场所大排查、工矿企业“厂中厂”大排查、“小化工”专项整治排查,主动协调参考市场管理、统计等部门数据,确保辖区内冶金等工贸各类企业大起底,不留监管盲区、死角,建立辖区重大风险分布图和分级分类监管清单。
(六)保持行政执法高压态势。要采取暗查暗访、媒体曝光、诚信公示、列入“黑名单”、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强化专项执法,并通过严格执法推进专项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对因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自查自纠走形式、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不彻底、执法查处不严格而导致发生事故的,坚决倒查责任,严肃追究。
(七)统筹做好 “一年小灶”“三年大灶”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要进一步梳理今年各级下发的文件要求,省厅报表内容,专项整治考核验收重点,明确 “一年小灶”“三年大灶”的目标任务,明确序时进度、问题短板、跟进措施 ,制定好三年专项整治方案和工作计划表,实行挂图作战,创新方式方法,强化推进措施,保证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连云港市应急管理局
2020年8月11日

苏公网安备 32070502010613号
举报(值班)电话 0518-85515976 苏ICP备2023017687号
[单位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朝阳东路39号 网站标识码:3207000047